仫佬族传统节日与风俗习惯

gardenia作者:gardenia 2019-06-02 17:41
        在广西罗城县,居住了许多仫佬族人民。仫佬族(mù lǎo zú )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可在历史上仫佬族并没有被当作一个民族来看待,1953年经过民族的识别,仫佬族才真正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他们主要从事农业,以种植玉米、水稻为主。他们也有自己的语言仫佬语。那么谁知道呢?起名网今天就来给大家介绍仫佬族。

仫佬族的传统节日


仫佬族的传统节日,仫佬族的风俗惯
 

挑新水节

      每年正月初一举行挑新水活动。新年的第一天早上,家庭主妇点上香和火把,挑着水桶到河边平时打水的地方,插上香,扔下几枚硬币,祭拜水神。之后,打水挑回家,让家人饮用一碗新水。据说,人喝了新水,可以子孙满堂。家畜喝了会体大身健。新年的第一天,如果谁挑上了第一桶新水,认为谁是最吉利的。

春节

      春节为一年诸节日中时间最长的一个节,与除夕的活动联为一体。除夕是前一年的节日的终结,也是另一年节日的开端--春节的前奏。因此,就二者的关系来看,它们是同一个节日的两个部分,时间的界限把它们划为新年与旧年两半。年节的活动有许多与汉族相似,只不过各有各的讲究,他们初一早上全家吃水圆,当天均吃素食,初二用香纸敬财神,参加各种文体活动。春节期间也是唱彩调戏的时节,正月十五之夜到别人家菜园摘几片菜叶回来,没有蔬菜,青草也要抓一把,称为“偷青”。民间认为,会给家中带来清洁平安,正月十五闹元宵,耍龙灯,年节结束。

牛王诞

      牛勤劳能干,为人们犁田耕地,默默无闻,任劳任怨,所需的仅仅是草和水,可奉献的却很多。所以不少民族都崇拜牛、爱护牛,把它当成人类的好朋友,仫佬族也不例外。农历四月初八即被定为牛的生日,称“牛诞节”。这一天,无论农活多么忙,都要给牛放假休息。家家户户把牛洗得干干净净,将牛栏清扫一新,还在大门插枫树枝,以驱赶蚊蝇。并鸡、鸭,备酒肉祭“牛栏神”,做黑糯米饭祭祖先。这一天要给牛吃上好饲料,做好的黑糯米饭要先请牛吃,之后人才吃。家境好的人家,还沤制黄豆、玉米,拌入鸡蛋酒糟喂牛,真可谓对牛爱护备至。

安龙节

      农历十一月,仫佬山乡有的村寨选择吉日举行盛大的法事,过“安龙节”。请法师主持,安龙上位,请龙神保佑全村安康。“安龙”时,先在村子周围挖4个大坑,每个坑点一盏油灯,日夜点燃,给龙神引路。法师口中念念有词,一手拿宝剑,一手拿火把,挨家逐户,从房间到猪栏,处处赶鬼驱邪。然后用茅草结成一个耳朵形的草标插在大门口的上方。

三月清明

      三月清明节,全村猪祭“婆王”,然后各家各户扫墓。这天家家户户鸡供祖,做艾粑粑,在门口插两枝柳条。

      有的地方在三月初三祭婆王(又称花婆),称“花婆节”。

依饭节

        三年一次的“依饭”节也叫“喜乐厚”较为隆重。依饭节在立冬后的“吉日”举行。做“依饭”的目的主要是向祖先还愿,祈保人畜平安、五谷丰收。常用老姜、鸡蛋、芝麻、黄豆、老公鸡、鱼以及猪的心、肝、肺、肾、肠、谓等十二种食品供祭。全村舞狮耍龙,唱歌唱戏,连续进行三天,因影响生产现已不多见。每逢节日,除进行各种庆贺活动外,家家要置办丰盛食品。如:鸡、鸭、鱼、肉及糯米食品,还要按节令制作不同的节令饭菜。正月十五过小年要捣糍粑;二月春社要包粽子;四月初八要蒸糯米饭;八月十五要做狗(牛)舌粽;十二月二十四要做水圆(汤圆),蒸年糕;大年初一吃水圆,初二开始请客。出了嫁的妇女初二回娘家,并要带猪肉、鸡、鸭腿做为拜年礼品,返回婆家时照例也要带回一些节日食品。糯米制品是各个节日和喜庆日子里的主要食品。结婚、小孩满月等均要制作糍粑,此外还要做豆腐,办酒席。仫佬族的祭祀活动多在节日中进行,过去凡遇重大节日,全村或数村联合举行集体礼拜仪式,所祭神主,根据节期不同,而有所不同,每祭一次神,所用祭品的费用大家平摊,祭祀活动后,祭品按户平分,称为“拈份”。个人所得的拈份,回家后可用于祭祀祖先,然后作节日食品。四月八“牛生日”,当天要让牛休息,并备鸡、鸭、酒、肉,蒸糯米饭祭拜“牛栏神”,并给牛吃一团糯米饭。

走坡节

      多在春、秋农闲时节举行。春季走坡选在春节至元宵节的一段时间,秋季走坡选在中秋节前后的一个圩期里。走坡活动,古有惯例,不必发通知、出布告,坡会的日期和场所,群众心中早已有数。相传最大的坡场是东门、乔头、小长安三乡交界的花源洞和四把乡龙潭边的新印坡。届时,青年男女身穿节日盛装,女的花枝招展,男的潇洒大方,成群结队,由各村各寨云集到坡场来。唱歌传情,互唱互答,有邀请歌、盘问歌等,增进彼此的了解。如果男女双方有情有意,便接唱倾诉爱慕之情的“谈情歌”;如双方感情进一步加深,进而即唱“初结歌”,表示初步认定对方为自己的意中人。对歌结束时,要唱“惜别歌”、“相约歌”,表示年轻恋人依依惜别、难分难舍,盼望再相见的心情,并互赠信物,男方送女方月饼称“同年饼”,女方送男方同年鞋,又称“鸳鸯鞋”,意为成双成对,共结同心。

二月春社

      二月春社日,家家户户舂糍粑,鸡祭祖,接新媳妇回家。全村进行春祭,各家各户凑钱买猪,抬到社王庙宰,每户派一位代表参加,敬祭社王时,将猪肉分成若干份,用竹子串联起来,一串一串地挂在竹竿上,分放在社王庙的两旁。祭完社王,各人将一串猪肉带回家,如果这一年春社在春分之前,民间认为年成好,有剩有余,代表们先饱吃一顿,剩下的串肉再分给各人带回去。如果春社在春分之后则年成不好,大家要省吃俭用,先分再吃,把猪肉全部分到各家各户去吃,煮黄花(一种灌木花)、煮黄色糯米饭供神,全家食用,民间认为,可减少小白蚂蚁之害。

分肉串节

      每年举行两次。也叫社节。这一天,各家筹钱买牲口,每户派一人参加把牲口抬到社王庙去宰。将肉分成若干份,并用竹子把它串起来,一串串地挂在竹竿上,分放于庙的两旁,以敬祭社王。祭祀完成后,每个人拿一串肉带回家。这就叫分肉串。

祖先节

      七月初七,鸭祭祖,接祖先回家,七月十四,再次鸭,祭祖送祖先。这七天里,家家户户香火台上早晚焚香、供酒肉,祭祀祖先后人才用餐。到了七月十四这天下午,备上三牲(猪肉、鸡、鸭)、酒菜,供于祖先牌位前。老年人写好“勤俭持家”、“好善乐施”等字,贴在纸钱包上,叫青年人跑到台前读完一个烧一个。做完之后把纸灰用南瓜叶或芭蕉叶包成两包,穿系在一根小竹木片上,称为“金银担”。再用厚纸折纸船一只,或用芭蕉杆扎成小排,将“金银担”放在上边,送到河边,放入水里,让它随波漂流,称为“送祖宗下船”,祖先就这样被送往冥府了。

仫佬族的风俗惯


仫佬族的传统节日,仫佬族的风俗惯

仫佬族的风俗惯之食俗

      仫佬族主要聚居于中国南部广西等地。"仫佬"一词在民族语言中,就是"母亲"的意思。聚居地山峦起伏,奇峰耸立,山多地狭,可耕田面积较少,农作物主要有水稻、玉米、红薯、小麦等。所以仫佬山乡的饮食以玉米、大米为主,家家腌制酸菜,仫佬人喜欢饮酒吸烟,不吃动物心。
 
      以稻米为主食,麦类、薯类、玉米、豆类辅之。稻米有粘米和糯米,粘米作为日常的正餐,糯米作为节日的食品原料。

      仫佬族大都惯日食三餐,早餐为粥,午餐食用早餐留下的粥,晚餐吃米饭和比较丰富的菜肴。农忙季节一般都是早餐吃粥,午餐和晚餐为饭。红薯是仫佬族主要辅助粮之一。有时把红薯煮熟,除去外皮,捣成糊状,与麦粉混合煮食,香甜可口。黄豆平时的都经炒、煮后吃,节日和婚丧大事时用来制作豆腐。每年秋天,家家都要做二十至三十斤的豆酱,用以佐粥。
 
      仫佬族一向喜冷食,饭菜煮熟之后,晾凉了才吃,一餐吃不完,下餐再吃也不用再加热。平时一般都喝生水。
 
      烹调肉类惯于"白氽",即把大块猪肉或宰净的整个鸡鸭放入水中白煮,然后切成小块,食用时再加盐,或蘸盐水。鱼类多用油煎,牛肉常作单炒。
 
      仫佬族喜食酸辣,家家备有酸坛腌制各种腌菜,有腌豆角、蒜头等。民间早、中两餐,只用酸辣小菜佐饭。蔬菜惯先用水煮,再加油盐。当地特产煤砂罐是仫佬族特有的烧饭、菜、烧茶的饮具。

      重阳酒是仫佬山乡农家最喜欢的传统饮料。重阳酒醇香扑鼻,越喝越想喝,往往哪时醉了都不晓得,醒来头不晕。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仫佬山乡家家户户选出一部分上好的糯米熬酒。重阳酒的制作方法与汉、壮族地区的甜酒制法相似,封密窖藏一段时间后才开坛饮用。

  狗舌糍粑

      "狗舌糍粑"用糯米制成,后用桐叶包住,形状似狗舌,其名由此得来。它松软可口,味道甜美,再撒上香香的芝麻糖粉,那更令人回味无穷了。它还具有特殊的意义,要不然山歌怎么将它与爱情唱在一起呢!原来八月十五和八月社日,正是仫佬族男女青年"走坡"时节。坡场上青年男女唱罢山歌后,便围坐在一起相互交换各自带来的"狗舌糍粑",意味着爱情像芝麻糖那样香甜。
 
  枕头粽

 
      逢年过节,仫佬山乡家家户户都包枕头粽欢度佳节。传说,枕头粽是一群砍柴的壮家儿童传教给放牛的仫佬族儿童的。枕头粽每只有五、六斤重,往往是一家人共吃一个就够了。其做法是:先把糯米浸泡几个小时,捞出晾干后放些碱水拌匀;然后把粽叶背面一层层地摊开约一尺多宽,放上糯米到一定高度再加叶子围边,叠上一层叶子,铺放一层米,像谷围围谷子一样。最后用绳子绑紧 牢,放进锅里边去煮一个昼夜。包枕头粽的季节在二月社日。

  鸭酱

       鸭酱是仫佬山乡味美色鲜的调味佳品,鸭时留下鸭血(不凝固),配上自家酸坛内的酸水,用筷子拌匀,以血液变成略为乌黑为适度,然后加入少许食盐和姜末。有的不煮,认为这样保留"血鲜";大多略煮一下,一滚即得。用鸭酱调味而吃。

仫佬族的风俗惯之庆俗

        仫佬族过去崇信多神,节日较多。一年之中除十月、十一月之外,几乎每个月都有节日。三年一次的“依饭”节也叫“喜乐厚”较为隆重www.yw11.com起名网。依饭节在立冬后的“吉日”举行。做“依饭”的目的主要是向祖先还愿,祈保人畜平安、五谷丰收。全村舞狮耍龙,唱歌唱戏,连续进行三天,因影响生产现已不多见。 每逢节日除进行各种庆贺活动外,家家要置办丰盛食品。如:鸡、鸭、鱼、肉及糯米食品,还要按节令制作不同的节令饭菜。糯米制品是各个节日和喜庆日子里的主要食品。结婚、小孩满月等均要制作糍粑,此外还要做豆腐,办酒席。

        仫佬族的祭祀活动多在节日中进行,过去凡遇重大节日,全村或数村联合举行集体礼拜仪式,所祭神主,根据节期不同而有所不同,每祭一次神,所用祭品的费用大家平摊,祭祀活动后,祭品按户平分,称为“拈份”。个人所得的拈份,回家后可用于祭祀祖先,然后作节日食品。四月八“牛生日”,当天要让牛休息,并备鸡、鸭、酒、肉,蒸糯米饭祭拜“牛栏神”,并给牛吃一团糯米饭。

仫佬族的风俗惯之婚俗

说媒

        男家相中某一女子,便请媒人前往女家询问。如果女方父母同意结这门亲事,便把她的生辰八字交给媒人带给男家。男方父母收到后,先将八字押在香炉底下,三、六、九日早,在此期间如果不发生鸡乱叫,打烂器具等意外迹象,便可进行“合八字”,请算命先生算命。如果男女双方的八字不相克(如水克火,火克金等)而相合,便可以订婚,否则,男方家退还八字,这门亲事便告吹了。

订婚

        双方八字相合,男方留下八字,送两斤猪肉到女家,作为“暖婚”。随后媒人与双方商定,男方带上猪肉八斤、阉鸡一对、两壶酒、财礼钱若干前往女方家订婚。有的地方男家留下女方八字后,请媒人送三斤猪肉到女家报信,称为“回六合”,算是完成订婚手续了。订婚后,由算命先生选择黄道吉日作为婚日,然后另择吉日上街为女方购衣料缝制新衣。

结婚

        婚前男家委托媒人到女家商议财礼银。婚前一个月,男方必须“解礼”,即遣媒人携带猪肉四斤和半数财礼银以及所择的各项吉日(新娘嫁妆布料的开染日、开剪日、迎亲日等)通知女家。有的地方于婚前20天,将全部财礼银送去女家,称为“过礼”。

        接亲那天,男方接亲到达女方家后,女家在这天设酒宴款待接亲客,并请房族、姻亲、送亲客作陪。酒宴后,女家挑选男女二位青年歌手,陪伴接亲客的男女二位歌手开设两处“歌堂”,聚集村中的青年男女作陪,男客女陪,女客男陪,一唱一合,直至天明。歌词的内容丰富多彩,主要的是互相奉承歌、古条歌(即故事歌)、相互诘难的盘歌。也有的地方女家不设歌堂。第二天新娘送到男方家,婚礼举行。男方家举行盛宴招待女方送嫁者及亲友。

仫佬族的风俗惯之丧葬俗

       仫佬族主要实行土葬。其丧葬俗很多。死者牙齿齐全的必须敲掉一颗。老人临终时要由儿子抱着送终,多子者,一般由长子抱。老人嘴里要含一块银元,无银元的须拿一些银饰放在其手中。麻江地区的仫佬族是在老人断气后取出,凯里地区的却是在入棺后取出。正常死亡的一般要经过报丧、沐浴、小殓、入棺、祭祀、开路、出殡、抬丧、安葬、伏山、居丧等过程。

      老人落气,即刻鸣炮以示报丧。鸣炮用鸟枪或铁炮,现在多用鞭炮。炮声一响,寨子里知道老人寿终了,纷纷来帮忙。即刻组织一伙人分别到各地去通知死者的亲朋好友前来吊丧。亡者若是女性,必须提前通知舅家,舅家人到后,才可以安排丧事,舅舅不到,不得安葬。在凯里的大风洞、炉山一带,去亲朋好友家报丧的人,进家时要先到水缸舀一瓢水喝后才可以说话。

      人死后要用柏枝和茶叶煮水擦洗身体,男性要剃头、修面。女性要修指甲、梳妆。为死者沐浴完毕,就换上寿衣、寿裤、寿祙、寿鞋。仫佬族男女的寿衣均为长衫,但只能穿单数,一般为三件、五件、七件,极少有十一件的。如果有棉衣的,要把心脏部位的棉花取出,或挖一个洞。还要为死者包寿帕或戴寿帽。穿戴完毕,用木板架一张床,按男左女右停放在堂屋的一侧,称为“上柳床”。这时死者面部用纸钱盖着,两手握着纸钱,死者家人每隔一两个时辰就去换死者手中的纸钱。

仫佬族的风俗惯之禁忌

       仡佬族在生活、生产中有一定的禁忌。如平时不能站立或坐在家门口;有分娩或有丧事的人家,外人不得入内;妇女生孩子未满40天的,不能跨门槛,也不能到井边挑水;岁首忌扫地、挑水、骑马、犁田以及倒污水在门口;过年节的时候,不能吵架、不能打碎东西、不许说不吉利的话等。

     “吾勇”给人们的思维、生产和生活带来了重大的影响,因而对之十分崇拜和恐惧。崇拜具有多种形式,其中诸多的禁忌是它的主要活动。忌讳严重约束着人们的一切活动。

      另外,广西隆林的仡佬族,在堂屋的“神台”上不允许乱放杂物,尤其忌讳放辣椒;麻栗坡等地的仡佬族,在堂屋的神龛后,不允许住人等。道真仡佬族禁忌较多,有的虽寓趋吉避凶之意,实多迷信之说。偶遇不详,每怨禁忌不严,自增阴影,心情不畅,办事不顺,遂愈迷信。社会交往,互尊互重,无 礼犯忌,轻则不悦,重则引起争端;

      清晨忌说鬼道种。晚间忌家中嘘声。正月初一忌扫地、向屋外倾水,忌捉虱,忌打骂孩子,忌见戳种。惊蛰日忌犁牛。春分田及三月初三忌上山砍柴。三月初四及逢戊日忌动土,不耕锄。七月十五忌儿童夜出。除夕、春节忌推磨春难。吃年夜饭忌头碗饭泡汤。忌红沙日、杨公忌日外出办事。男忌女跨“尿骚”、忌从晾晒的女裤下通过,忌女孩骑“马马肩”。背女子过河忌女张腿骑腰;

      新婚成礼时忌孕妇在堂。忌毛脸姑娘(未婚女子)先坐新郎新娘的床。妻孕夫忌打蛇和抬丧。家有孕妇忌砍门槛、忌随意搬动物件和钉铁钉。头年挂果忌孕妇采摘。忌女儿回娘家分娩。产妇未满月忌跨大门槛、忌串户、忌别人借物。忌冷丧入宅。丧家忌推磨。给死者穿洗忌洗背。着孝帕忌入他人宅。晚辈取名忌犯尊长名讳。对朋友忌言而无信。忌入别人卧室。忌打铁匠空砧。忌打石匠空器。忌跨木匠高竿尺;

      忌语忌说人短处、隐私和生理缺陷。忌直呼尊长姓名。忌说有妇男子脑壳尖。请妇女拿瓢忌说瓢(嫖)而说舀。逢媒人忌说媒(迷)改呼“三百杯”。翁媳忌耳语。兄与弟媳忌笑德。老人公在灶前忌说烧火改说燃火或传火。乘车忌说翻。过渡忌说磕、翻、沉、落、敬。煮酒熬糖忌说酸。烧砖瓦忌说红;

      解放后,迷信禁忌渐次消失,边远乡村,尚有残存。属于礼貌性的,仍多沿袭。

仫佬族简介


仫佬族的传统节日,仫佬族的风俗惯

        仫佬族是由古代的“僚人”发展演变而来的,晋人常璩《华阳公志·南中志》中,即有关于“僚人”在云贵高原云岭山脉南沿一带活动的记载。唐宋以后,《岭外代答》、《溪蛮丛笑》等史籍中出现了“僚”、“伶”人们共同体的记述。《天河县志》、《大清一统志》说:“伶人又名僚,俗名姆佬”,可见仫佬与僚、伶有密切的渊源关系。学术界一般认为,仫佬族是从僚、伶中分化出来形成的。历史上并未把仫佬族当成一个民族看待,1953年8月30日经过民族识别,仫佬族才真正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

仫佬族民族概况

        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仫佬族人口数为207352,主要从事农业,种植水稻、玉米等。仫佬族使用的仫佬语与毛南语、侗语、水语相近,大多数人兼通汉语,部分人还会说壮语;通用汉字。

        仫佬族住的多是泥墙瓦顶平房,屋内有专烧煤的地炉。以稻米、玉米、薯类为主食,忌食猫、蛇肉。衣服尚青色。至清代,仫佬族妇女仍穿统裙,今已穿大襟衣、长裤,梳辫结髻,饰以耳环、手镯、戒指。男着对襟唐装。 过去,婚姻多为家长包办,少数在“走坡”中恋爱成亲的,亦须经家长同意。盛行早婚,有婚后女方在一段时间内“不落夫家”的俗,生育后始居夫家。与壮族、汉族通婚。婚仪繁杂,耗费颇大。也有入赘的。丧葬仪式隆重,墓葬信风水龙脉。

仫佬族服饰

        仫佬族的服饰都有自己的特点,但因长期与汉、壮族交错杂居,互相影响,在一些方面已基本上与附近的汉、壮族相同。

        仫佬族服饰六七十年前一直保持着古代僚人的特点。如妇女上衣很短,仅及腰,袖背上全部绣上鳞状花纹。下穿无褶筒裙,脚上穿的是钩尖鞋。男子多穿对襟衣,男女均以长帕包头。仫佬族的衣服,一般尚深青色。过去大都是自纺、自织、自缝。近代都已改装,与当地汉、壮族的衣服没有多大差别。男子穿的都是对襟上衣、长裤,年老的穿琵琶襟上衣;一般穿草鞋,跣足的不多。过去姑娘梳辫,出嫁后结髻,多已剪发。饰物有银质的耳环、手镯、戒指等。

仫佬族建筑

      仫佬族聚居区内,山岭绵延起伏,武阳江、龙江流贯其间。在大石山与土山丘陵的交错中,有纵横不等的峡谷平坝。仫佬族多住在山区或半山区,依山傍水建立村落。仫佬民居,多为砖墙、瓦顶、矮楼建筑。无论是在平地或是斜坡上,房基都要修成高出地面30至60公分的地台。墙基以火砖砌成。人住底层,楼上是仓房。民居中最突出的特点是以地炉取暖做饭,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地炉建于堂屋内大门两侧或厨房中。先在地上挖个坑,在坑中用砖砌好炉子,炉旁安放一个大水坛,坛口与地炉口都略高于地面,以避污水流入。炉前砌一个煤坑,上面盖块活动的板子。炉子除掏灰的炉门外,以及坛子的周围,全都用泥土填平,表面还得打上三合土。地炉一天到晚都不熄灭,水坛中总有热水。除随时可架锅做饭外,冬天象土暖气设备一样,使堂屋舒适温暖。特别是在潮湿多雨的季节,屋里的粮食和衣物等都不致发霉。逢年过节,家人亲友就围着地炉吃“火锅”,非常方便。因为仫佬族地区产无烟煤,所以使用地炉十分普遍。

仫佬族宗教信仰

        仫佬族没有统一的宗教,由其先民的自然崇拜,发展到信仰多神。过去仫佬族地区佛寺众多,即信佛教,又信道教。在道教之中又分茅山教和梅山教两种。仫佬族信仰多神,十分复杂,有家神和外神两种,这是仫佬族地区科学技术没有完全普及的缘故,人们过去对自然界许多现象,对人自身的生老病死现象迷惑不解,于是把美好、善良的愿望寄托于鬼神的意志。如今仫佬族地区信教的群众已经很少了。

仫佬族文化艺术

      仫佬族人民日常讲话用仫佬语,唱歌却用汉语小方言“七拐语”。仫佬族民歌可分为随口答、口风和古条。仫佬族人民善唱山歌,这是他们历来用以歌唱生产、生活与感情,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艺术形式。歌的种类有:“随口答”,是即兴而作的短歌,多是男女青年谈情说爱时随问随答的对歌,句式有四句或六句,每句都是七言的,也有少数为六字头七字尾,押脚韵;“古条歌”,即为叙事式歌谣。有歌舞,其内容为民间流行的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等,以15--30首为一条组成的长歌,叫“古条”,是民间歌手世代相传下来的;“口风”,是一种讽刺性歌谣,亦称口角歌,内容不拘,随编随唱,有“正口风”和“烂口风”之分。前者较文明,后者较粗俗,都富有机智、幽默、诙谐。

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旅游攻略


仫佬族的传统节日,仫佬族的风俗惯

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是广西一颗璀璨的明珠,其秀美山水可倾国倾城,能羞花闭月.与桂林山水,阳朔风光相比,罗城有其所长,而无其所短,正所谓"不是桂林,胜似桂林".没有去过罗城,莫夸游过广西;到了广西旅游,不可错过罗城.

2009年10月14-16日,我们在秀色可餐的罗城游玩了3天,徜徉于美丽幽静的山水田园中,或徒步,或泛舟,尽享无限风光之乐.

今以此文,掀起这位深藏于闺中的美人的盖头来,一展罗城让人难以忘怀的芳容,也为前往罗城的朋友指点迷津,抛砖引玉.

  一. 东西南北到罗城

罗城属河池市管辖,在桂林市的西南面,柳州市的西北部,宜州市的东北边.

 1. 从桂林市到罗城:在桂林市汽车客运总站乘车,每天9:00,15:20有两班车.两地相距236公里,行驶约4小时.

2. 从柳州市到罗城:在柳州市汽车总站乘车,每天6:30-18:00有多班车,票价35元,行驶约2.5小时.

3. 从宜州市到罗城:在宜州市汽车总站乘车,每天有多班车,票价15元,行驶1小时.

二.朝阳路上宿罗城

从罗城汽车站出来,是一条大道,名叫朝阳路.向左面走,几百米内有几家旅馆可住宿.

1. 香格里拉大酒店

       0778-8361666 8361999 从88-268元有多种房间可选择.

2. 罗城大酒店

       0778-8211818 8214818 我们住的标间100元.

3. 另外还有两三家旅馆可选择.

三. 三天尽兴游罗城

1. 第一天: 罗城县城内

到达罗城时一般已是中午了,吃过午饭,可在县城内走走,看看罗城风貌,了解风土人情.

 (1) 民族文化广场: 离朝阳路不是很远,步行可到.

(2) 凤凰山: 海拔534米,从罗城公园上山,可俯瞰整个县城.

 (3) 农贸市场: 在去民族文化广场途中,进去看看,买点水果.

2. 第二天: 怀群镇:剑江风光,元蒙村穿岩

在罗城县旅游,要在朝阳路183号罗城县汽车客货运输综合服务站乘坐县内汽车.从罗城汽车站出来向左走四五百米即到,再往前就是罗城大酒店.

怀群镇在罗城县西面.罗城到怀群的班车早晨开始1小时1班,票价12元,行驶1小时多到,中途经过四把镇,天河镇.游剑江要坐到"剑江古榕"景点处下车,不要坐到怀群镇里.

 (1) 四把街抢拍睡美人

从罗城到怀群,途中经过四把镇,在距四把镇约1000米处,路右边远处有一山,酷似一仰卧熟睡的少女,名曰睡美人.传说为仙女所化.仫佬族山歌唱道:"仫佬山乡岭成山,一饱眼福妙难言.亲口唤声睡美人,回家三天嘴还甜."

上车后,可请司机师傅到睡美人最佳观赏处停一下车,下车观赏拍照.我们拍的位置不是最佳,只是头部很像.

 (2) 路经天河看集市

  过了四把镇,汽车要驶过天河镇,有时会遇到镇上集市,虽不热闹非凡,但也很有特色.

(3) 徒步剑江赏山水

剑江发源于广西九万大山,流经怀群镇,汇入龙江.

游剑江要徒步,请司机在剑江古榕景点处停车,在这下车,开始徒步游览.剑江古榕向前有一石桥横跨剑江,对岸有一小村叫白旦村,看完返回,沿江边向前走,路过外浪村,一路山清水秀,田园风光,最后到达怀群镇.时间约用1.5小时多.

(4) 怀群镇上吃午饭

到达怀群已是中午,可在镇上吃午饭.有几家饭店,我们是在一个叫天添香的米粉店吃的,红烧茄子,炒菜芯,米饭,总共10元.

(5) 徒步元蒙看田园

 从怀群镇上的水泥大路穿过镇子,遇岔路走左边的路.路上有山有水,有竹有田,美景一直陪伴着你.离元蒙村不远时,路左边有一村子叫板逢村.沿大路再向前就到了元蒙村.全程约1小时.

(6) 乘坐竹筏游穿岩

到元蒙村前就可以看到著名的穿岩了.它高约百余米,长约60米,宽约40米,芭湾河从中穿过.河边有几只竹筏在等游客.乘竹筏游览,每筏20元,来回约半小时多.游完穿岩,沿原路返回怀群镇,在镇上乘坐到罗城的班车,12元,1小时多到罗城运输综合服务站.

3. 第三天: 小长安镇:武阳江

小长安镇在罗城东北面.在运输综合服务站乘坐到小长安镇的班车,票价6元,正常行驶加路上等客,近1小时到小长安镇.在镇上下车.

 (1) 徒步穿过甘蔗林                                                                         

下车后继续前行,路过长安中心小学,学校门前有岔路,要走左边的柏油路.路两边都是甘蔗林,约半小时后可见一高架水渠横穿大路,路边有一乘船游览武阳江的广告牌.不要过水渠,从广告牌向右边小路走几十米,左拐就是竹雨楼乘船处.在竹雨楼租船游武阳江.徒步时间约半小时多.

 (2) 泛舟武阳图画中

竹雨楼有大机动船和小机动木筏.最好乘坐小木筏,因为途中有一小桥,大船高过不去,小木筏可以穿过.我们因为小木筏发动机出了故障,只能坐大船游览,结果被阻在桥边.据老板讲,过桥那边更漂亮,可惜未能亲眼目睹,留下许多遗憾.即使这样,武阳江的风光也让人心旷心怡,流连忘返.

 游完后沿原路返回小长安镇,在镇上乘班车回罗城.票价4元.
 从罗城到桂林,柳州,宜州,要到罗城汽车站去乘车,到目的地车站都是客运总站,正规,方便.

有关仫佬族的网友经验谈


仫佬族的传统节日,仫佬族的风俗惯


问题一:仫佬族 有些什么特色呀 不要那些N久前的资料 ,要得是保留下来的俗那些的 。

网友解答:  仫佬族是我国人口较少的一个山地民族。他们自称“伶”、“谨”。壮族称之为“布谨”,汉族称之为“姆佬”。“仫佬”一词在民族语言中,就是“母亲”的意思。建国后统称仫佬族。绝大多数居住在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其余散居在忻城、宜山、柳城、都安、环江、河池等县境内,与壮族、汉族、瑶族、苗族、侗族、毛南族、水族等民族杂居。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仫佬族人口数为207352。主要从事农业,种植水稻、玉米等。仫佬族使用的仫佬语与毛难语、侗语、水语相近。大多数人兼通汉语,部分人还会说壮语。通用汉字。

问题二: 广西罗城仫佬族人口有多少

网友解答: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位于广西北部,岔罗铁路和省道20251线过境。辖8个镇和5个乡,县人民驻东门镇,行政区域总面积2658平方公里。耕地总面积2.23万公顷,粮食播种面积3.7万公顷,经济作物种植面积1.58万公顷,有林面积12.37万公顷。总人口35.48万,其中农村人口30.73万。有仫佬、壮、瑶、侗、苗等少数民族25.81万人,仫佬族占总人口的31.2%。 仫佬族人口约 11万多人.

问题三:仫佬族生活地区的自然环境 详细一些,最好不要瞎扯进建筑什么的。

网友解答:仫佬族聚居区内,山岭绵延起伏,武阳江、龙江流贯其间。在大石山与土山丘陵的交错中,有纵横不等的峡谷平坝。仫佬族多住在山区或半山区,依山傍水建立村落。
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河池东部,云贵高原苗岭山脉九万大山南沿地带。
罗城的主要河流有武阳江、东小江两条。

问题四:仫佬族图腾寓意甚么

网友解答:图腾totem是群体的标志,指在区分群体。运用图腾解释神话、古典记载及民俗民风,往往可获得举一反三之功。图腾就是原始人迷信某种动物或自然物同氏族有血缘关系
 

宝宝起名
姓名测试
姓氏:
出生时间:
找专家起名
姓名:
出生时间:
找专家测名

起名网热门推荐

起名网服务栏目

宝宝起名 八字起名 周易起名 定字起名 诗经取名 楚辞取名 男孩起名 女孩起名 免费起名 公司起名 店铺起名 起英文名 起微信名 小名乳名 名字大全 起名字典 姓名测试 人名大全 公司测名 店名测试 大师起名 公司名称 英文名字 取名字典 周公解梦 网名大全 在线词典 八字详批 财运测试 八字合婚

起名网热门推荐

「婚姻」八字合婚,掌握幸福婚姻密码 「姓名」解开名字奥秘,挖掘姓名能量 「财运」揭秘财运走势,赢得财富先机 「流年」2023趋吉避凶运势解密 「爱情」真爱啥时来?爱情缘分详解! 「起名」送宝宝一个吉祥开运富贵好名 「公司名」合法人命理的财富好名 「店铺名」生意兴隆财源广进的好店名

节日习俗热点内容

起名大师推荐

林子翔

林大师,全名林子翔,国内起名行业领头门户

陈清泓

猎名网特邀专家之一,易学世家传承,对易学

节日习俗推荐内容

节日习俗相关内容

当前栏目导航

智能起名至今共有

0

名宝宝起到了好吉祥好名

智能测名至今共有

0

名用户测试自己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