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族的历史发展
京族是由南下的中原汉族和古骆越人融合发展而来。
京族先民大约在16世纪初陆续从越南的涂山(今越南海防市附近)等地迁来中国的,最早迁来我国的京族先民距今已有近500年的历史。当时“京族三岛”是无人居住的荒凉小岛,他们和陆续迁来的汉族、壮族等各族人民一起开发和建设这三个岛屿。
京族地区与越南毗邻,19世纪法国侵占越南后,多次侵入中国京族地区,京族人民和当地各族人民紧密团结,进行了英勇的反抗法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新中国成立后保卫祖国边疆的战斗中,京族人民都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京族曾称为“越南族”。巫头、内心、澫尾三岛曾分别建立越南族自治乡。1958年5月1日建立东兴各族自治县(1978年12月25日改名为防城各族自治县,今又改称防城港市,并升格为地市级)时,根据其历史、语言、文化特点、生活俗和本民族的意愿,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定名为“京族”。
京族的语言
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看,京族的母语京语通常被认为属于南亚语系,故京族一般被视为南亚语系民族。另有一种说法认为,京族是百越后裔的壮侗 语系民族之雒越为主体,加入南岛语系民族之占人、南亚语系民族之高棉人及汉藏语系民族之而重新融合而成的民族。而由于长期受中国文化的影响,京族文化 更接近于东亚而非东南亚。
京族的人口分布
京族是中国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1958年定名为京族,京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下属的东兴市境内,主要聚居在江平镇的“京族三岛”——巫头岛、山心岛、万尾岛以及恒望、潭吉、红坎、竹山等地区,其他一小部分京族人散居在北部湾陆地上、广东省的茂名市、湛江市也有分布。
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京族人口数为22517人,2007年人口为2.1万人 。
京族在越南有广泛的分布,占越南总人口的86%。
京族的民族乐器
独弦琴是京族特有的民族乐器,音色优雅动听。一般由半片大竹筒或3块木片制成长方形的琴身,长约75公分,一端插一根与琴身成直角的小圆柱,或金属片条,另一端按一把手,两端由高至低拉一弦线。演奏出来的声音十分优雅动听。
京族的音乐文化
京族人喜欢的“唱哈”(意为唱歌)、竹竿舞、独弦琴,被誉为连系着京族文化的三颗“珍珠”。
“嘲剧”是京族传统的戏剧,它是民间演唱,主要是在庙会期间由农民中的的半职业性艺人在祠堂表演,七八名农民演员分别担任生、旦、净、末、丑各个不同角色,演员着民族服装,女
角头上有头盖,手拿折扇,三五人伴奏,唱腔格律固定、生动活泼。
京族的歌唱艺术颇有特色。唱时由一位哈哥操三弦琴伴奏,二位哈妹则边敲打竹梆子与竹板轮流进行演唱,内容多为叙事诗歌以及中国古诗词等。如《宋珍·陈菊花》、《斩龙传》、《琴仙》、《浔阳江头夜送客》等等。
京族人民爱唱歌,歌曲曲调有30多种,内容广泛,按内容分有山歌、情歌、结婚歌、渔歌、诉苦歌、叙事歌、风俗歌、劳动生产歌等等。其中有些歌本流传,有些却是即兴创作,触景生情,随口而出。 京族民歌包括海歌、小调、舞歌、祭祀歌等四类。海歌包括歌谣、叙事歌和童谣三种;小调在京族传统民歌中占主要地位,品种丰富多彩,颇具代表性的有《哈调》、《送新娘》、《棹船调》、《叮当叮》《过桥风吹》等;“唱哈调”是京族传统节日“哈节”中一种有固定程序的歌,分迎神、祭神、入席、送神四部分,每一程序有歌有舞。舞歌是小调与歌谣结合的载歌载舞的表演形式。
用京语演唱的京歌,有着自己的格律,比较复杂。京族的民歌内容也十分丰富,由于生产的影响有不少歌曲都与大海相关。
如有一首海歌这样唱道:“潮涨潮退不离海,风吹云走不离天;大路不断牛脚印,海上不断钓鱼船。”
有一首情歌的歌词是:“摇船过海摇绳断,还有几摇到岸边;板短搭桥难到岸,望妹伸手过来牵。”京族青年男女一般通过对歌物色对象,所以他们个个能歌善唱。
京族的经济
京族地区气候温热,海产丰富,除有700多种鱼之外,尤以珍珠、海马、海龙等著名。京族以渔业为主,农业为辅,属沿海渔业和农耕混合的经济文化类型 。
解 放前,京族主要从事浅海捕捞的渔业,兼营农业、盐业。地主、富农和渔业资本家占有大量的渔、农业生产资料。沥尾、巫头、山心、潭吉的地主、富农、渔业资本 家占4村总户数的2.93%,他们占有4村渔箔的23.87%,每人平均占有数为贫苦渔民的7.54倍;拥有4村渔船总数的28.94%;占有4村耕地的 35.09%,平均每人占有的耕地数为贫农的11.73倍。
封建的租佃剥削是京族地区的基本剥削方式,在渔业上表现为网租和箔租,剥削量 达70%以上;在农业上表现为地租,租率占产量的50%。雇佣剥削以雇长工和利用京族传统的帮工互助性质的“寄赖”关系进行,剥削率高达70~80%。在 残酷的剥削下,京族人民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
长期以来,京族保存以“翁村”为首的社会组织。“翁村”意为乡长或乡正,负责处理村内事务及纠纷,监 督执行村约,主持祭祀仪式,筹办公益事业。“翁村”下有“翁管”,协助翁村执行处罚,管理山林;“翁记”负责文书账目。重大事务由村中长老组成的“嘎古” 集团商议决定,交“翁村”执行。
京族传统民间文艺丰富多彩,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京族口头文学内容丰富,其诗歌占有重要地位 。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关于京族的传统节日,感兴趣的朋友一起来了解下吧。
春节
春节家家都要做“白薯(米乙)”(用糯米粉包糖心做成的一种糕点),年初一早餐不吃荤不喝酒,只吃糖粥、粽粑和白薯(米乙)。春节期间全村都要到哈亭以猪、鸡、鱼为供品祭拜诸神,回家后要拜祖先。岁守时,必须在祖先牌位前,摆上白薯壹方能入睡。
中元“施幽”
京族在七月十五过中元节。这一天,早上煮糯饭和糯米糖粥供拜祖先,中午宰鸡鸭煮猪肉等供拜祖先,然后进餐饮酒。民间认为,无人供养的野鬼如果缺衣少食就会侵扰村庄,所以,民众请法师在七月十五施衣食,称为“施幽”。在哈亭前的空坪立起“招魂榜”,两旁铺两行芭蕉叶,放上炒玉米、饭团、饼子、冥衣、冥钞、纸宝,数人戴面具扮饿鬼,一法师于锣鼓声中持法刀上场,喝令四方饿鬼集合在"招魂榜"前,读榜念词,要饿鬼均分衣食莫扰村庄。卜以杯珓,得胜珓,便是饿鬼已受食。然后法师一声令下,扮饿鬼者便与围观的儿童一哄而上,将食品一抢而光,民间认为小孩抢到“绝幽”食品为“得福”。抢品,将一只芭蕉船放入海中,芭蕉船用芭蕉杆拼成,长两米,宽一米,上插红三角纸旗,装几把米、一些冥衣、冥钞、纸宝,芭蕉船入水时,鸣放鞭炮,焚烧“招魂榜”和冥衣、冥钞、纸宝,将鬼送走。
哈节
京族岁时俗中隆重的民族节日为“哈节”,包括祀神、祭祖、文娱和乡饮四项重要活动。“哈节”的日期各地有所不同。澫尾、巫头两岛在 农历六月初十,山心岛在八月初十,红坎村在正月十五。各地都建有“哈亭”,各村“哈亭”选用上等木料,有独特的民族形式。屋顶的屋脊正中塑有双龙戏珠的吉 庆形象装饰,哈亭内分左、右偏殿和正殿。正殿设有京家人信奉的诸神神座,殿内的柱子上都雕写着具有民族俗特色的楹联或诗词。
整个节日活动过程,大体分为以下四个部分:
(一) 迎神:在“唱哈”前一天,集队举旗擎伞抬着神座到海边,遥遥迎神,把神迎进哈亭。把所养的“象”(其实就是猪)赶到哈亭绕行三周。然后留到半夜掉,由主 持“哈节”活动的头人组织参加“哈节”乡饮,听哈的人(即有资格入席的人按先后次序登记在本子上,每年轮到排在最前的一定人数,为“哈头”筹办祭品。)各 养一头大猪,养时要把猪洗得白白净净,不得弄脏,也不能咒骂,称为“养象”。到了节日,看哪个养的猪最大就选他的,这头猪用以祭神之后,只分八斤猪肉分给 众人吃,其余的由“养象”户自行支配。
(二)祭神:祭神的具体时间为节日的当天下午三点钟左右,祭神时读祭文。祭神时,还要唱“进香歌”、跳“进香舞”、“进酒舞”、“天灯舞”等。
(三) 入席、听哈:祭神毕,入席饮宴与听哈,称为“坐蒙”(又称“哈宴”),每席六至八人。酒肴除少数由“哈头”供应外,大部分由各家自备,每餐由入席人轮流出 菜,且边吃边听“哈妹”唱歌。妇女只是捧菜上桌,不能入席坐。妇女、儿童均在“哈亭”外边听歌。“唱哈”是“哈节”的主要活动项目,“唱哈”的主要角色有 三人,即一个男子叫做“哈哥”,又称“琴公”,两个女子叫做“哈妹”,又称“桃姑”。主唱的“哈妹”站在“哈亭”的殿堂中间,手里拿着两块小竹片,一边唱 一边摇摆着敲,伴唱的“哈妹”坐在旁边地上,两手敲打竹制的梆子和之。“哈妹”每唱完一句,“哈哥”就依曲调拨奏三弦琴一节。如此一唱一合一伴奏,直到主 唱的“哈妹”困倦了,转由另一个“哈妹”出来主唱,“唱哈”要连续进行三天。
(四)送神:“唱哈”完毕就送走了神灵。送神时必须念《送神调》,还要“舞花棍”。送神后整个“哈节”的仪礼便结束了。
食新米节
农历十月初十下午,各家煮新米供拜“田头公”和祖宗,然后全家吃新米饭,而且要关起门来吃,不能给外人看见。
京族的俗
逢年过节都要进行祭神活动,届时要备猪、鸡、鱼拜祖。煮猪肉拜祖还是京族女子出嫁时的一种礼。每年哈节,凡年满16岁的男子 都要置备鸡、酒、糯米饭、槟榔等祭品到哈亭祭祀,经过祭拜的男子才算“入众”(即进入成年),才能被允许参加唱哈节的入席活动,从此便可参加捕鱼生产。
京族的节庆
京族除了和汉族相同的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外,最隆重、最热闹的节日是“唱哈节”。 “唱哈节” 过去每年都举行,各地日期不一。“唱哈”是京语唱歌娱乐之意,每逢唱哈节,京家男女老幼身着节日盛装,汇集到哈亭听哈之前迎神、祭祀,祈保渔业丰收,人畜两旺。唱哈的活动过程,大致分为迎神、祭神、入席唱哈、送神四个部分。节日前一天,先把京家信奉的“镇海大王”等诸神迎于哈亭,节日当天下午三点钟左右开始祭神,祭神完毕,即入席饮宴、唱哈。这是唱哈节的主要活动项目,节目有情歌、灯舞、乐舞、歌唱族杰等,这是唱哈节的高潮,人们纵情欢歌跳舞持续多天。唱哈至尾声时进行送神,送神毕,唱哈节结束。 春节 家家都要做“白薯壹”(用糯米粉包糖心做成的一种糕点),年初一早餐不吃荤不喝酒,只吃糖粥、粽粑和白薯壹。春节期间全村都要到哈亭以猪、鸡、鱼为供品祭拜诸神,回家后要拜祖先。岁守时,必须在祖先牌位前,摆上白薯壹方能入睡。
京族的饮食
大部分地区惯日食三餐,居住在污尾的京族一般惯日食两餐,早餐多选在上午十一点左右,直到入夜后才吃晚餐。过去京族常以玉米、红薯、芋头混着少量的大米煮粥作为主食,只有出海捕鱼或秋收,劳动量大时才吃干饭。如今稻米已成为京族最为常见的主食了。 日常菜肴以鱼虾为主,常用鱼虾做成鱼汁,作为每餐不离的调味品。家庭饲养的猪鸡,也是日常主要肉类来源。京族的典型食品有:鱼汁,又称“鲶汁”。是京族民间传统调味品,以各种小鱼经腌制而成。 到京族三岛去旅游与做客,您一定会品尝到那风味独特的鲶汁和“风吹(米乙)”。鲶汁在市场上一般叫鱼露,是用小鱼腌制的一种调味汁,每年3至6月间,渔民家家腌制鲶汁。分为头漏汁(多出口东南亚各国)、二漏汁(多在国内市场销售)、三漏汁(通常自家食用)。即便是三漏汁,也会使初尝者赞不绝口,回味生津。做汤时加些鲶汁,汤味顿觉鲜美;吃肉时蘸以鲶汁,入口便觉清香。
京族的服饰
京族服饰也是越南的国服,这种服装以丝绸为料,质地柔软舒适,女性穿在身上线条突出,衬托出女性的婀娜身姿,而且透气良好,非常适合在海边穿着。京族的斗笠用越南盛产的葵树叶制作,质地轻盈,内斗很深,斗笠几乎盖住整个脸部,海边太阳暴烈,这种斗笠能起到防护面部的作用。
因为气候温暖,京族人不需要太多太厚的衣服,服饰简朴美观,有其别具一格的独特的美感。
男子服饰
男性穿的是无领、无扣的袒胸上衣。腰间还束以一条或二条彩色腰带;有的束至五、六条之多,并以腰带的多少来显示自己的富裕或能干。由于其衫长过膝,衫叉的裂旗又开得很长,所以平时就把两边的衣服撩起,打成球结,置于腹部。这种扮相,使人感到洒脱、俊逸、自然而豪放。男衫的颜色用浅青、淡蓝或浅棕三种。裤子惯穿黑色,既宽又长;其裤档尤长,几乎是裤长的三分之二。
女子服饰
青年女性穿的通常是白、青或草绿色的上衣,裤多为黑色或褐色;中年人青年或浅绿色衣配以黑裤;老年妇女多用棕色衣或黑衣黑裤,其裤的宽阔度与男性无异,乍一看售货飘动的长裙。上衣与男性相反,很短;衫脚仅至腰间而不及臀部,故有“长不及臀”之说。衣袖之窄,同男性无异,其宽度仅能穿臂。其衣同样无领而开襟,但有纽扣三粒,袒胸处则遮以一块绣有图案的菱形小布;年青人用红色,中年人用浅红或米黄色,老年人用白色或蓝色。这小布通常称“遮胸”,又俗称“胸掩”,是妇女常用的装饰品之一。
据民间相传,妇女的这种装饰性的“胸掩”,早在京家人迁居三岛之前,由东汉时代的伏波将军马振所赠的。当年伏波将军来到交趾,见妇女所穿同男人一样袒胸,感到不甚文雅,便亲自为她们设计了一块美观的“胸掩”相赠。从那时起,妇女中才浒起“胸掩”来了。这种装饰,一直流传至今。京族人民对伏波将军是很敬重的,红坎村建有伏波将军庙咧!
外出服饰
如果离村外出、赶圩入市或探亲访友时,妇女加穿一件旗袍似的下摆较宽的矮领窄袖袒胸长衫外,另外还要戴一顶黑色或棕色的圆顶礼帽,俗称“头箍”。这种穿戴上的俗,无论贫富,都是相同的,只是在用料的优劣上有所差异而已。多数家境平常的人家用自制的粗织麻布料,富有人家先用绫罗绸缎、蚕丝织品或香云纱,黑、白、红、褐等色贵重料子。旧时代的贫苦人家不敢奢望蚕丝绸缎,www.yw11.com能有遮身的粗麻布衫就算不错了。有的甚至一年到头只一身衣服;不少人家往往“夜间洗衣白日穿”。
婚礼服饰
青年男女结婚,过去在服饰上也是在其明显的传统俗的。在婚礼中,新郎穿的是草绿或浅绿色的长袍衫和深蓝或浅蓝色长裆阔脚裤;新郎穿的也是长袍衫和长裆阔脚裤,只是其衫是大红或浅红的,其裤是黑色的或褐色的罢了。
京族的婚姻俗
婚姻过去是父母包办。大多自由恋爱,用对歌物色对象。对歌后,如果男方钟情于姑娘,就 慢慢靠近女方,并用脚尖将沙撩向姑娘,如女方也心中有意,就会照样将沙踢回对方。通过这种踢沙方式或互相对掷树叶的活动,建立感情,再请“兰梅”(媒人) 传递爱歌,双方还要互赠彩色木屐一只,如果正好是左右足配对,就被认为天生成双,可以缔结婚约(称作“对屐”),然后男方带着礼品,请些歌手去女方对歌认 亲。举行婚礼时,女方紧闭大门,在屋前大路和树林里设三道悬灯挂彩的榕门。要想通过三道门,必须对歌,直到女方歌手满意才可通过关卡。晚宴以后,去往男方 家拜堂,对歌,此起彼伏,通宵达旦,幸福愉悦的歌声伴着天作地合的一对新人。
京族男女青年订婚,男方要用一定数量的猪肉、糕饼等作为礼品送给女方,贫穷之家也要送少量的糖、糯米、茶叶、糕饼作为订婚礼。结婚时,男方要备一百斤猪肉、二百提酒(每提等于200克)、七斗米及其他礼品,送给女方。
婚后三天,新娘“回潮”,夫妻俩将自家染红的糯米饭两托盘(约6斤),猪肉两块、鸡两只回娘家谢拜岳父母,婚礼才算结束。
京族婚制
民族内婚。京族实行一夫一妻制。京族的传统婚姻绝大多数是在本民族内部通婚,与邻近的汉、壮民族通婚的很少。
同姓不婚。在京族的传统风俗中,一般同姓不婚,严禁姑表婚,若有违反,必将受到族规的制裁。
父母包办婚。京族青年男女的婚姻,大都是由父母包办,即所谓“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有些家庭为了劳动力的需要,或招婿上门,或买童养媳(长大后“圆房”)。
京族的建筑
过去,京族百姓的居室是低矮间陋的栏栅屋,属草庐茅舍一类。如今,到处是石条瓦房。每块石条长75公分,宽25公分,厚20公分。石条砌墙,房高约7米,屋顶盖瓦,稳固凉爽,可抗台风。室内以条石或竹片木板分隔为左右偏房及堂屋共3间。厨房与畜圈在居室旁另建。近年还出现了不少钢筋水泥楼房,带有阳台和装饰性栏杆,摆放着鲜花盆景。
京族的禁忌
在渔家做客,千万别说饭烧焦了,因为“焦”与“礁”同音,怕触礁。在船上不要说“油”,把油称为“滑水”,因为“滑”有“顺当”、“顺溜”、“顺利”之意,而“油”与“游”同音,船破后人落水才要游呢。移动器物要拿起来,别拖着推着移动,因为有“搁浅”之嫌。当然,一般来说,不懂规矩的客人是不会被责怪的。
忌讳人跨过放在海滩上的渔网。不放在新建造尚未下水的竹船上面坐卧。请人装渔箔时,忌讳煮生鱼或糊饭,不能在船上将碗扣置。坐船时禁止把双脚垂在船舷外。新玉米、新番薯忌与别人分食。不得以脚踏灶。忌在孕妇房中剪东西,不许坐孕妇的床。初一、十五不能借给别人鱼、盐及火,否则会丢财。晚饭点灯后忌借钱。夜间忌在林中吹口哨。
京族的宗教
京族崇拜祖先,信仰多神。京族过去一般多信奉佛教、道教,少数人信奉天主教。 京族男子每次出海,老人、妇女、孩子都要到海滩上送行,并举行一些祭海活动。
京族的丧葬
京族人对葬礼是非常重视而谨慎从事的。因为他们认为,阴间和阳世是相通的;阴间的亡灵和阳世亲眷仍有某种联系,搞好葬礼,彼此可平安无事;若搞不好,就会让亡灵受苦,又给亲眷遗患无穷。在京族俗中,50岁以上的老人病故,被称为“正寿”,当按正常的礼仪办丧。其过程大体是:
1.报丧。老人断气后,孝子要在旁边守护,待法师查阅历书确定无“重丧”之后,方可哭丧举哀。倘有“重丧”,法师要另作法事鸡代命以“解犯”。然后报知族内众兄弟,并派人往舅家报丧。待舅家来人验看后(尤其是对娶来的女性)才能入殓。这是远古母系制舅权意识的残余表现。
2.入殓。入殓前要用浸着柚子叶的热水给死者净身并更衣。洗后的水不能随便乱倒,要罐装起来,待出殡后,夜里拿到野外丛林去掩埋。入棺要选择时辰,先由法师念咒,用火把驱赶棺中的鬼邪。然后由孝子孝女们抬尸入棺,在死者嘴里放两三枚钱币和几粒白米,以安其魂魄。再在死者身上覆盖一块红布,以示阴阳两绝。若死者的配偶尚健在,还要将原来共用的被单撕下一半盖在死者身上,表示从此鸳鸯情断,人鬼分途。最后把棺盖钉牢。
3.做斋。法师立坛念经,超度亡灵,使亡灵得到净化和安乐。法师用本民族语念诵的经书,大都是译过来的“佛”、“道”经卷。若是做“大斋”(三天三夜或七天七夜)的,还要举行上刀山、过火炼之类的仪式。“做斋”期间,子女们都要披麻带孝,席地坐卧,日夜守灵,不得随便离开,吃饭不能用筷,不能吃荤腥食物。
4.殡葬。殡葬的时间和地点均由法师择定。时间一般选在潮落的时候。出殡时,在法师的导引下,一路上,由一人撤纸钱开路先行,意为向野鬼买路通行。墓穴事先已挖好,灵柩抬到墓地后,法师挥动法刀,进行法事毕后就掩埋。
葬后三天,孝主备三牲和香烛纸钱前往祭坟,给新坟培土,俗称“复坟”。这种“复坟”之俗,在古骆越后裔的诸民族中几乎都还在流行。这原来是远古时代祖先崇拜的产物,它要使坟墓显得庄严肃穆,以表示对祖先的尊崇。但和其他民族有所不同的是,京族复坟时所建的茔墓卑下低矮。
江平古镇
江平古镇距广西防城港市下辖县级市东兴市区15公里。自然景观为一体的风景旅游区。江平原为江坪,是一块冲积平地。在这块土地上,原是古木参天的原始森林,长满檀香树、紫荆、松、杉等名贵木材。光绪13 年,江平就成立了“南服书院”,积极培养地方人才。光绪11年,南海、番禺、顺德等地的商人为方便经商,也在这里成立了广州会馆,法国人则建起了精致的教 堂,收罗门徒,广为传教,每至周末,钟声回荡,振人心脾。过去的江平真可谓文人荟萃,商贾云集之地。因此,在防城境内,该地当时的教育,经济都算是发展得 比较早的。
江平不但文化发达,经济繁荣,更令时人赞叹的是。这里还有奇异的景致。至今还盛传着的八大景点。
一、珠墩夜月,这是渔家人最先发现的一处水中美景。此景位于江平河出海口的白龙珍珠场一带。海水围着的一个寸草不生的圆圆土墩上,积满了各式各样的贝壳,每至 夜幕降临,无论是月光如水、繁星满天还是伸手不见五指,该处一样闪闪发光,且夜越黑墩越亮。近看,如镶满珠子;远观,则如一轮明月落于水中。甚为蔚观。
二、五指,即与江平镇隔河相望的观音山一带,这带山岭,有五峰并立形似五指而得名。山的深处,冬暖夏凉,泉水潺潺,绿阴如盖,空气清新。
三、松亭鹤室,位于江平红坎村。当时,那儿有五棵大松树,每棵三个大人手拉手也合围不过。五树鼎立,相距数丈,有致的排列着。如伞盖的树冠上,停留着数以千计的“人仔鹤”。这些鹤们早上出海寻食,晚上在松树上歇息。
四、同皮古潜,古时,在风光如画的同皮湾,有一条地下暗河直通东兴,从大营脚(现旧东中一带)流入北仑河。
五、古寨烟霞,位于江平镇江龙寨头组一带。古时,那里古木参天,人烟稀少。每至早上或傍晚,便生烟起雾,整个寨子一片迷蒙,在朝辉夕阳的照映下,如人间仙景,迷醉游人。
六、银坑瀑布。所谓银坑,其实是人们在那山沟里发现了似银的锑矿而得名。银坑瀑布位于黄竹村高英山脚下,那里竹木成林,四季常青,淙淙之泉汇成溪流,突然遇到数丈高的断层绝壁,便飞流直下。
七、印岭横江,位于原江平公园对面。这 里有一座如印的土岭,立于款款东流的江平河中,使该处的江水一分为二。
八、棋盘夜灯。相传,棋盘岭顶曾有三个仙子携灯在那里日夜对弈。因棋艺不相上下,长弈不缀,故仙灯长明。夜间,远远看去,整座山顶通明透亮,如美玉水晶一般。
京岛风景名胜区
京岛风景名胜区位于东兴市江平镇京族三岛,地处北部湾沿畔,其西南面与越南氵万柱旅游区隔海相望。是我国少数民族京族主要聚居的地方,核心景区面积13.7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0公里,各种旅游资源极其丰富,滨海风光极为诱人。著名的金滩就在区内,其因海滩滩长、沙细、洁净、金黄而得金滩之名。京岛风景名胜区属亚热带气候,年平均气温在22度以上,常年可旅游度假,是一个集滨海风光、民族风情和跨国旅游等特点于一体的风景名胜区。
金滩
金滩全长15公里,宽阔坦荡,沙质细柔金黄。绿岛、长滩、碧海、阳光,构成京岛如画景色,是天然的海滨浴场,滨海旅游度假胜地,4A级风景名胜区。
万鹤山
位于广西防城港市东兴市江平镇巫头村。距东兴市15千米。是集动物保护与观赏于一体的滨海景区。万鹤山主要由沙丘和原始山林两部分组成。沙丘的沙子质地细腻柔润,富有光泽,颜色洁白,于阳光下闪闪发光,远远望去,犹如终年不化的积雪。山林靠近海边,京岛附近的海域海水温暖,鱼虾多,是鹤、鹭理想的生存场所,有数万只白鹤、白鹭栖息于林中。群鹤(鹭)早出林,晚归巢,因此早上和傍晚是观赏的最佳时机。
旅游线路介绍
A线一日游:
上午参观南国雪原——万鹤山湿地公园——红树林保护区。——金滩自由活动——京族博物馆(京族风情表演)——荷塘风光园——京族哈亭——百年相思树——车辕古木——中心浴场冲浪——京岛酒店/金滩大酒店
B线一日游:
万鹤山湿地公园——南国雪原——南疆林业界碑——国防教育基地——万西码头——海关码头——金滩自由活动——京族博物馆(京族风情表演)——京族哈亭——百年相思树、车辕古木——观海平台——荷塘风光园——京岛酒店/金滩大酒店
C线一日游:
京族博物馆(京族风情表演)——京族哈亭——百年相思树、车辕古木——观海平台——荷塘风光园——万西码头——海关码头——金滩自由活动——中心浴场冲浪——京岛酒店/金滩大酒店
D线二日游:
D1京族博物馆(京族风情表演)——京族哈亭——百年相思树、车辕古木——观海平台——荷塘风光园——万西码头——海关码头——金滩自由活动——南疆林业界碑——中心浴场冲浪。——京岛酒店/金滩大酒店
D2观金滩日出——拉大网——白龙半岛——白龙码头——白龙古炮台——怪石滩——返金滩——京岛酒店/金滩大酒店
问题一:越南京族的婚俗以及婚礼(从订婚-婚礼-婚后)礼仪程序,要详细的,传统或者现代婚俗均可
网友解答:京族男女青年订婚,男方要用一定数量的猪肉、糕饼等作为礼品送给女方,贫穷之家也要送少量的糖、糯米、茶叶、糕饼作为订婚礼。结婚时,男方要备一百斤猪肉、二百提酒(每提等于200克)、七斗米及其他礼品,送给女方。 婚后三天,新娘“回潮”,夫妻俩将自家染红的糯米饭两托盘(约6斤),猪肉两块、鸡两只回娘家谢拜岳父母,婚礼才算结束。
问题二:中越领土地接壤,文化相近,自古就有越南人移居中国的历史。法国殖民统治越南时期,更有大批越南人移居中国,当时在广州就有不少。1958年,加入中国国籍的越南人被中国承认为中国公民,为一个民族京族。可京族人口却只有两万人。反观朝鲜族,同样是外国(朝鲜、韩国)移民,同样在国家被外国(日本)殖民统治时期有大批人移居中国,朝鲜族在中国有两百万人口,纳闷。
网友解答:京族的祖先大约在十六世纪初由越南涂山等地漂流而来。当时,这里是无人居住的荒凉小岛,他们和陆续迁来的汉、壮各族人民一起开发和建设这三个岛屿。存在是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的,人数少是因为发展空间所限,还有就是现在国和国之间分得很清了,相对稳定,不可能再发生大批跨国移民的情况
问题三:“中华民族”是伪民族,真正的“泛中华民族”是汉族,和族,朝鲜族,京族,琉球族!
网友解答:不是的。
中华民族是生活在中华大地上所有民族以及海外华人的统称。中华民族起源于中国,现今世界上超过20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有中华民族的分布。
经过民族识别,中华民族共包括56个民族。除此之外,也有数个未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官方确定的未识别民族,包括土生葡人、土克曼人、夏尔巴人以及中国犹太人等。
中华民族的概念,最早由梁启超在其1902年《论中国学术思想之变迁之大势》的著作中提出。相关的历史学及人类学理论有费孝通的"多元一体"论,以及许倬云的我者与他者的转化及混合。
问题四:只要分布在中国哪里,有什么俗;婚宴俗是怎么样的?
网友解答:京族,是中国南方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之一,也是中国唯一的一个海滨渔业少数民族,同时是中国唯一的海洋民族,亦是越南的主体民族,京族历史上曾被称为“越族”,自称“京族”。
问题五:莪们老家离越南只有80多公里,在博物馆里我记得京族好像是越南的,但是我不确定,请问京族开始是不是越南的,后来怎么传到中国的?
网友解答:京族 ,是中国南方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之一,也是中国唯一的一个海滨渔业少数民族 ,同时是中国唯一的海洋民族,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京族历史上曾被称为“安南”、“越族” ,自称“京族”。1958年5月,经中国国务院批准,正式定名为“京族”。 京族在越南,京族是主体民族,在越南的54个民族中,京族占越南总人口近90%。 京族先民大约在16世纪初陆续从越南的涂山(今越南海防市附近)等地迁来中国的,最早迁来我国的京族先民距今已有近500年的历史了。当时“京族三岛”是无人居住的荒凉小岛,他们和陆续迁来的汉族、壮族等各族人民一起开发和建设这三个岛屿。 京族地区与越南毗邻,19世纪法国侵占越南后,多次侵入中国京族地区,京族人民和当地各族人民紧密团结,进行了英勇的反抗法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新中国成立后保卫祖国边疆的战斗中 ,京族人民都作出了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