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可能有很多人不熟悉,其实指的就是一整套的文化学术体系,像人们所熟悉的诗经楚辞、唐诗宋词等,都是国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诗词给男孩起名是很常见的,那么如果把选择的范围扩大到所有国学,起名时的可选择性就更大了。今天大家就可以通过这篇文章来了解一下如何免费根据国学给男孩起一个好名字。
技巧一:根据国学中的名言名句起名
从国学中给男孩免费起名,不仅能让名字包含有更为深刻的意蕴内涵,而且如果大家了解名字的出处,还会给人十分高大上的感觉。而根据国学中大家都熟悉的名言名句来起名,会让名字的知名度更好,也给人更高雅的感觉。比如“有朋”这一名字就是根据《论语》中的名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起的,个性又有韵致。
技巧二:结合姓氏直接提取整个名字
人们在从国学典故中给男孩提取名字时,往往喜欢选择两个字,然后搭配姓氏起名。但是,如果能找到一些包含自己姓氏的句子,直接将姓氏和名字整体提取出来,更能彰显出名字的出处和整体意义。如根据“高道乍为张翰侣,使君兼是世龙孙”一句给张姓男孩起名“张翰侣”就是非常好的。
技巧三:选用简洁吉利的字起名
为了避免遇到重名现象,许多父母会从国学中的一些句子中重新提取单个的字进行搭配,这样可以很好地保证名字的个性。但是,在选字时,一定要用简洁吉利的字起名,以便于名字的辨认和寓意的美好,不能使用生僻复杂的字,那样会让名字不具有实用性。如根据“翚珩焕采,赵节风韶”一句起名“韶风”很好,起名“翚珩”就有点复杂生涩了。
(宇夏)
——出自元朝卢挚的《青华观西轩》:“琳宇夏天晓,官曹今日闲。”
“琳宇夏天晓”一句的意思是夏天天刚亮时房屋像美玉一样,因此提取字该诗句的名字,可寓意男孩是非常美好的,像玉一样美。“宇夏”作为男孩的名字也比较霸气,“夏”发音为第四声,放在末尾很响亮,还可标记男孩的出生日期,有纪念意义。
(洛青)
——出自唐代宋之问的《早发韶州》:“绿树秦京道,青云洛水桥。”
这句是是非常有意境美的,有一种清新自然的气息,从诗句中给男孩提取名字,给人的感觉比较有自然活力。洛水、青云都是很美的景色,分别提取洛、青二字起名,读起来很好听个性,也可寓意男孩像水一样宽容大度,像云一样潇洒俊逸。
(思则)
——出自论语《为政篇》:“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大家都耳熟能详的一句,意思是学和思考要兼顾,不能只学不思考或是指思考不学。提取“思则”作为男孩名字,寄予了父母希望男孩能爱学、勤于思考的希望。“则”字在名字中不常见,所以该名看起来是十分个性的。
(景铄)
——出自班固《东都赋》:“铺鸿藻,信景鑠,扬世庙,正雅乐。”
“景铄”一名的读音是jǐng shuò,读起来是十分响亮大气的,符合男孩的性别特征。该词有盛美、盛明的意思,用做名字寓意也很好,指男孩是一个非常俊朗的人,也是个十分正直、坚毅的人,会有富裕的生活。
(怀信)
——出自《九章·涉江》:“怀信侘傺,忽乎吾将行兮。”
“怀信”这一名字一看就是寓意非常好的。“怀”指怀抱、胸怀,“信”是指诚信、信用,两个字搭配起名,可指男孩怀有诚信之心,做人做事都非常诚实、真挚,给人男孩非常正义、品质很高的感觉。男孩用此名,会给人很好的印象。
江皋——出自先秦·屈原·《九歌·湘夫人》:“朝驰余马兮江皋,夕济兮西澨。”
彦衡——出自金·段成己《月上海棠重九之会彦衡赋词侑觞,尊兄遁庵》:“彦衡坚请余继其后,勉为赋之黄花未入渊明手。”
楚尤——出自明·宋濂《秋夜与子充论文退而赋诗一首因简子充并寄胡》:“宋齐鲁卫既雾滃,蔡陈秦楚尤云蒸。”
扬鸿——出自班固的《东都赋》:“铺鸿藻,信景鑠,扬世庙,正雅乐。”
澄泓——出自唐代刘禹锡 《历阳书事七十韵》:“茧纶牵拨剌,犀焰照澄泓。”
祜年——出自清·顾炎武《酬朱监纪四辅》:“东京朱祜年犹少,莫向尊前叹式微。”
建瑞——出自《九思.逢尤》“羡咎繇兮建典谟,懿风后兮受瑞图。”
世弥——出自宋·范成大《梅林先生夫人徐氏挽词二首其一》:“阅世弥三寿,还乡忽九原。”
珩焕——出自隋·佚名《庆元二年皇后册宝十三首其一》:“翚珩焕采,赵节风韶。”
维新——出自《文王》:“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修远——出自《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云洛——出自唐·宋之问《早发韶州》:“绿树秦京道,青云洛水桥。”
飞翮——出自魏晋·左思《娇女诗》:“从容好赵舞,延袖象飞翮。”
琳宇——出自元·卢挚《青华观西轩》:“琳宇夏天晓,官曹今日闲。”
元衡——出自现代·钱钟书《题某氏集》:“孟德月明忧有绝,元衡日出事还生。”
博裕——出自汉代刘向《说苑·敬慎》:“德行广大而守以恭者荣,土地博裕而守以俭者安。”
博文——出自《颜渊篇》子曰:“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德远——出自《学而篇》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谨厚——出自屈原的九章之五 怀沙》:“重仁袭义兮,谨厚以为丰。”
江沅——出自《楚辞·涉江》“乘舲船余上沅兮。”
润之——出自《论语,颜渊第十二》:“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明也已矣。”
腾文——出自《后汉书•蓟子训》:“初去之日,唯见白云腾起,从暮至旦,如是数十处。”
相关文章推荐: